本文目录一览:
上海城市更新浪潮下,陆家嘴的未来与挑战
上海城市更新浪潮下,陆家嘴的未来与挑战 在上海城市更新的浪潮中,陆家嘴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区域,其未来与发展备受关注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地处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心,东起源深路,南至张杨路,西、北临黄浦江,辖区面积89平方公里。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心脏,陆家嘴不仅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任,也面临着城市更新的诸多挑战。
崂山六村的这次原地更新改造,或许正是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具体落实。这也表明陆家嘴以东片区的更新方式可能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,其功能和定位也和原先认为的“陆家嘴化”有很大不同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拆迁的情况下,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,提升区域的整体环境。
陆家嘴集团近期融资100亿左右,表明陆家嘴东扩有望加速推进。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不仅涉及加装电梯等改造措施,更侧重于动迁重建与增加容积率,以应对未来5年内新增500到600万平方米商业办公面积的需求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世纪前滩·天汇作为陆家嘴集团的一个新项目,自然也会受到市场环境和品牌影响力的双重挑战。超高层住宅的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世纪前滩·天汇遭遇了“爆冷”现象,但超高层住宅作为城市向上发展的必然产物,其未来发展趋势仍然值得关注。
上海再迎市级规划!覆盖13个区!
1、正在规划编制中的城市更新单元:有28个单元正在规划编制中,包括黄浦区的外滩-0外滩-04,徐汇区的衡复-0徐家汇-01,以及安亭-01等。这些单元覆盖全市13个区及2个管委会,显示了上海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广泛布局。
2、八埭头核心区5幅地块 位于外滩-陆家嘴-北外滩“黄金三角”功能核心,距离外滩、陆家嘴仅约15分钟车程,是上海2035总规划确定的中央活动区。将重点构建具有市级引领力的高能级商业商务集聚区,总用地面积约91万㎡,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84万㎡。
3、总用地面积:约164公顷预计建设工期:2年规划范围:东至罗山路、西至芳甸路、南至华夏西路、北至川杨河,共涉及八个地块北蔡楔形绿地定位 北蔡楔形绿地是上海市十片楔形绿地之一,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。
4、临港新片区的功能与规划 根据规划,上海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43平方公里,分为六大功能区,分别是国际未来区(主城区) 、智能制造区(重装备产业区、奉贤园区)、统筹发展区(主产业区)、智慧生态区(综合区)及海洋科创城。临港新片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功能区,更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。
5、“三水交汇地区”规划:照亮大零号湾与浦江第一湾共舞的灯塔 根据上海发布的相关消息,备受瞩目的上海“三水交汇地区”规划建设取得了新进展。这一规划覆盖了闵行与奉贤两区的吴泾、江川、浦江、西渡、金汇五个街镇,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
6、上海最新地铁规划中,地铁26号线有望成为亮点,将极大利好中环周边多个区域。具体来说:线路概况:地铁26号线是一条环绕上海中环的超级大环线,全长78公里,设计有50多个车站,将成为继11号线后的中国最长城市地铁环线。预计2024年纳入四期建设规划,并有望优先施工,预计2030年完工。
不一样的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》
1、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》与以往的城市更新政策相比,主要存在以下不同:工作机制与侧重点的转变:工作机制:此次《条例》将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城乡管理部门,负责日常工作,并建立了市人民政府协调推进机制,研究和审议城市更新相关重大事项。
2、最近一段时间,“城市更新”成为了舆论场上的热点话题,多个城市相继发布城市更新实施方案,上海也不例外,宣布正式进入立法(地方性法规)新时期。上海在2015年发布《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》后,此次发布的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(草案)》则是对过去五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正式立法。
3、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践行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,弘扬城市精神品格,推动城市更新,提升城市能级,创造高品质生活,传承历史文脉,提高城市竞争力、增强城市软实力,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根据有关法律、行政法规,结合本市实际,制定本条例。
4、上海市发布《城市更新条例(草案)》,强调风貌保护原则,突出“留改拆”并举,以保留保护为主,成片推进。条例明确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设城市更新协调推进办公室,负责日常工作,规划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城市更新指引,推进相关工作。城市更新中心承担旧区改造、旧住房更新等任务,负责创新旧改机制和推进工作。
5、在上海公房动迁中,关于灶卫(即厨房和卫生间)是否计入动迁面积的问题,需要依据具体的政策和规定来确定。根据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》及相关的拆迁补偿政策,一般来说,灶卫等部位的面积并不直接作为换算建筑面积的基数。
6、年8月25日。根据查询上海市国土资源局官网规划信息得知,2021年8月25日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提出并表决通过了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》,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城市更新制度的转型发展——广州、深圳、上海三地比较
广州、深圳和上海在城市更新制度的转型发展上各有特色:广州:核心政策:基于“三旧”改造,经历从市场开放到强化政府管控的转变。机构设置:以城市更新局为核心。规划控制:实行“1+3+N”规划编制体系,重视监督和协商制度,实施审批控制。
双城发展成果均亮眼,但阶段特征不同:深圳更显创新爆发力,上海更强综合底蕴。理解城市定位后,可沿三个关键维度对比: 经济动能:深圳坐拥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,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40%(华为/大疆/比亚迪扎根于此)。
旧城改造的城市包括: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武汉等。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,近年来在旧城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通过城市更新和改造,北京的许多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。例如,五道口、798艺术区等地,经过改造后成为集商业、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新型社区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